自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政策并推动现金、刷卡、移动支付便利度提升。半年之后,各省市在政策引导、机构落实之下,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管是商户支持受理外卡、移动支付限额提升配资炒股杠杆,还是随处可见的零钞兑换ATM机、银行网点的适老化改造,外籍人士、老年群体支付便捷性有了显著提升。
来到8月,各省市纷纷披露优化支付服务半年度“成绩单”。作为首善之区,北京市的进展如何?
北京商报记者从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独家获悉,目前北京市银行卡受理、现金使用、外币兑换、移动支付、开户等方面服务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重点场景支付堵点加速打通,优化支付服务工作第二阶段工作目标已高质量完成,为入境游加快恢复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3月,《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实施方案》提出,2024年6月底前,进一步扩大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面;在全市三星级(含)以上酒店、3A级(含)以上旅游景区增设一批支付服务设施;不断扩大“零钱包”产品的服务范围,持续提升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支付方式的友好度和便利性。
“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是人民银行为优化支付服务提出的工作思路。在完善刷卡体系方面,北京市基于“食、住、行、游、购、娱、医、学”八类场景,结合来华人员动线轨迹,明确两批重点商户约1.8万户,全力推动重点商户开展外卡POS机新增或升级。经各部门、各区与金融行业协同努力,两批重点商户清单内有效商户维萨、万事达等主要外卡卡种受理覆盖率达98%,较2月底首批1.1万户重点有效商户近30%的外卡受理覆盖率实现短期内快速提升。
移动支付是吸引境外来宾的特殊“招牌”,然而,一些外籍人士普遍反映移动支付过程存在身份认证繁琐、交易金额受限等问题。对此,2024年3月,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指导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交易限额,根据不同商户的信用水平和风险状况,进行分级管理,将免身份认证交易限额提升至年累计2000美元,将身份认证后交易限额提升至单笔5000美元、年累计5万美元。同时,指导支付机构及银行持续扩大白名单商户的数量和范围,4月新增第二批白名单商户,目前北京地区已有白名单商户近70家,涉及航空机票、酒店住宿、高校留学、医院就医、旅行购物等业务领域。
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外包内用”已支持15种境外钱包在华使用,覆盖范围从我国港澳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蒙古、韩国,进一步扩展到其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针对“现金兜底”,北京市尤其重视对“零钱包”的兑换发放。半年来,北京建立银行网点“零钱包”快兑机制,组织全辖3800余银行网点100%提供“零钱包”,网格化为商户开展上门兑换。聚焦出租车场景,高峰时期在机场、火车站提供常态化“零钱包”兑换服务,通过出租车调度中心、滴滴平台等推送兑换提示。
上述行动亦取得积极成效。二季度北京市投放“零钱包”约有51万个;截至,北京市累计发放“零钱包”69.2万个,较2月底增长64万个;全市可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1.15万台,较2月底增长百余台;支持零钞取现ATM机1978台,较2月底增长1900余台。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从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到“零钱包”发放数量、ATM机布设情况,北京市均处在全国前列。多部门联动、金融系统快速响应、多项创新举措推出……北京成功打造了优化支付的“首都范本”。
谈及这一“范本”与经验分享,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是率先建设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和支付服务中心,实现机场商户外卡受理全覆盖、ATM机小面额零钞支取全覆盖,并在国际出发和到达实现24小时人工外币兑换全覆盖,可兑换40余币种,在入境第一站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多元支付服务及咨询导办;二是率先在省级层面印发《实施方案》配资炒股杠杆,确定了三个阶段的工作目标,构建市级协调机制;三是建立外币代兑点网格化管理机制,率先实现四、五星级酒店及重点文旅场所外币兑换服务设施全覆盖;四是率先引导网约出租车平台发布抵制拒收现金提示,强化整治拒收现金宣传。